病案回顾
患者,男,28岁。
初诊时间:-03-26
主诉:腰背疼痛伴腰椎活动受限2年余。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晨起后腰背疼痛,腰椎活动受限,伴骶尾部僵硬感,医院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后规律服药(具体不详)及外院针灸治疗,症状反复。
现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晨起后自觉腰背疼痛,腰椎活动受限,伴骶尾部僵硬感,左侧大腿内侧瘙痒,纳差,眠可,小便调,大便溏,易腹泻。舌红有齿痕,苔白腻,脉数。
查体:腰椎后伸、侧弯、旋转受限,骶髂关节轻压痛,其余各关节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年查HLA-B27(+),CRP:4.14,MRI:双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诊断:
西医诊断:1.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诊断:1.痹病(大偻)
中医证型:湿热证
#处方:
1.芒针督脉排针(胸腰段)
2.四神针
3.委中刺络放血
名医点拨
0
1
1、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累及中轴骨骼、骶髂关节和外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全身性的风湿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大多数有关节病变,一般首先侵犯骶髂关节,早期以腰骶部酸痛或外周关节酸痛为主,夜间加重,晨起明显,活动后好转。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关节疼痛减轻,但更多表现为各脊柱段、关节畸形,活动受限。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大偻”、“骨痹”、“肾痹”的范畴。《素问·痹论》指出:“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这里的“尻”即脊骨的末端,“踵”即足跟,“脊”指上部胸椎[1],《内经》中所描述的症状,与现代强直性脊柱炎日久,导致腰背弓型弯曲畸形的晚期体征相类似。
病因上,强直性脊柱炎多责之“阳气不得开阖,寒气从之”。《*帝内经·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督脉为阳脉之海,且腰为肾之府,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故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病位在督,与肾相关。先天禀赋不足,督脉及肾气亏虚,风寒湿邪气乘虚而入,阳气不得开阖,寒邪内盛,发为大偻。此外,岭南一带湿热尤甚,气候易变,劳汗当风,风湿热交阻,经络不畅,留于关节,亦可发而为痹。肾督亏虚为内因[2],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为外因。
0
2
2、从督脉论治
综合历代医家之观点,强直性脊柱炎为本虚标实之证,肾督亏虚、痰瘀互结,治疗重点在于补肾温督,兼以祛除痰、瘀等有形之邪。
《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即脊柱部位的病变,责之督脉[3]。强直性脊柱炎病变部位在背腰部,庄礼兴教授在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重在督脉的应用,常运用督脉排针治疗。“督脉者……贯脊属肾……夹脊抵腰中”,督脉的循行起于长强,上至风府,入脑上巅。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阳气有温煦、推动之作用,能够激发经脉之气,促进病变经脉气血之循行。针对强直性脊柱炎肾督亏虚的病因,针刺时以补法为主,并运用温灸或火针治疗。
治疗时取四神针留针,四神针为调神常用穴组,前后两穴在督脉循行线上,左右二穴靠膀胱经。《*帝内经》云“凡刺之法,必本于神”。“神”在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针对此类慢性疾病,常表现为“躯体-神志”相互影响,庄礼兴教授认为治疗上应身心兼顾,运用调神针法身心同调,本病肾虚督空为本,调神可有助于机体气血运行、脏腑调和,宁神以养形。
本例患者辨证属湿热证,为岭南地区常见证候,治疗时应兼顾标实。湿热、瘀血、痰浊壅滞督脉腰背段,治疗辅以委中穴刺络放血,取“腰背委中求”之意,采用刺络放血的方法,菀陈则除之,祛邪实以通络。
0
3
3、芒针——通经接气
庄礼兴教授擅长运用芒针督脉排针,取通经接气之意,常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腰骶椎病变、腰骶肌劳损等疾病。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发展而来,因其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为“芒针”。
一般常规针刺时,由于受到针具长度的限制,即使是运用1.5寸的针具进行督脉排针的操作,督脉穴位之间的经气须密集排针才能续接连贯,一方面增加患者针刺时的压力,另一方面难以达到通经接气最为理想的效果。芒针长约5-8寸,可一针多透,沿督脉循行进行透刺,弥补了一般针刺时短针的不足[4]。
运用芒针督脉排针时,如果针感传导达不到理想的部位,可在针感所到的部位,以接力赛式在上一针的尽头处,再针刺一针以续接经气,使针感传导至既定的部位,此为“通经接气法”[5],其主要目的是使被针穴位处的针感传导至预定的部位,以疏通经络、畅行气血,治疗疾病。同时“通经接气法”可催促或加强针感,直达病所,达到“催而运之”、“上接下引”之效。
针刺治疗的关键在于“气至病所”,《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运用芒针进行督脉排针,通过透刺经穴接力传递,边针刺,边嘱病人感受并反馈经气传导的感觉,及时调整针下方向及力度,保持经气续接,使经气或针感沿督脉,顺着针尖方向,直达病所,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操作视频
参考文献
[1]郭汝松,*帆,雷骏轩,赵思怡,范志勇,田强,吴山.名医林应强教授诊治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撷英[J].时珍国医国药,,30(05):-.
[2]温俊茂,李佳颖,陈鹏,高天琪,周驰,唐宏宇,王海彬.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2(11):-.
[3]曾伶.芒针透刺督脉为主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例[J].四川医学,,35(07):-.
[4]刘斌.浅谈芒针疗法的特点[J].河南中医,(06):56.
[5]陈跃来,郑魁山,张天嵩,董洪涛.穴法新探接气通经针法运用举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06):24-2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