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尤其是导管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仅9%。提高胰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预后是急需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现有数据表明,PD-1/CTLA-4抑制剂可以阻断肿瘤对T细胞的抑制,在胰腺癌方面,也有多个初步临床数据证实PD-1与新辅助化疗联合应用,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
可见,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那么,有必要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免疫功能的改变进行监测吗?让我们一起在下面这个病例中一探究竟:
------------肖某,男,60岁,因腰背部疼痛2月余就诊。
入院检查:
外周血CAU/mL,胰腺增强动脉造影示胰腺癌。年5月24日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EUS-FNA)诊断胰腺癌。
既往病史:
高血压病史,控制良好,无心脑血管病史,无糖尿病史。10年前因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因甲状腺瘤行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吸烟20年×20支,未戒烟,少量饮酒。入组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组。
治疗经过:
年6月4日起,行S1(替吉奥)+白蛋白紫杉醇化疗8个周期;
年9月6日,开始射波刀6次放疗,合计照射剂量40.8Gy;
年9月24日,全麻下行开腹胰体癌根治手术、左肾上腺切除术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导管癌。
诊断初期先进行了新辅助化疗,完成化疗周期及射波刀治疗之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均降至正常,MRI提示肿瘤显著缩小,提示放化疗对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辅助检查:
1、胰腺磁共振2、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患者化疗前、化疗及射波刀治疗后及外科手术前1天、手术后三月余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如下:3、免疫功能参数检测在患者启动化疗初期、放化疗完成后手术前1天和手术1天后,采用十三色流式细胞仪(DxFlex,Beckmancoulter)进行了三次免疫评估,拟观察患者系统免疫参数变化及其与其他肿瘤参数的关系。部分参数指标变化如下:(1)治疗好转后,患者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调,粒细胞显著回升,单核细胞比例显著增加;(2)治疗好转后NK细胞中CD16+CD56-比例显著上升,CD16+CD56dim较为明显下降;(3)治疗好转后,B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mDC细胞比例显著下调。(4)治疗好转后,中枢记忆CD4+T占CD4+T细胞比例呈现较为明显的下调趋势,效应记忆CD4+T和CD8+T细胞比例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5)治疗好转后,部分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HLA-DR和CD38在CD3+T细胞以及CD4+和CD8+T细胞······其他参数表现情况如何?这些免疫参数改变是否具有胰腺肿瘤疗效相关的特异性?是否反映免疫系统参与了放化疗取得临床疗效的过程?完整病例分析,可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