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烨捷
“这都是命!”从年医院(一下简称“医院”)创立胰腺外科以来,这是拿手术刀的专家们听到的、患者对胰腺癌转移复发的“最科学解释”。
有的胰腺癌患者因为没钱医治,手术后不进行任何化疗、放疗,却坚强地活了下来,3年医院看望大夫,把医生都吓了一跳;有的患者财力雄厚,不惜一切代价做了全套治疗,却出现了术后3个月转移、6个月腹水、9个月死亡的情况。
过去,即便在大多数外科大夫眼里,这种情况也只能用“这就是命”来解释;如今,经过数十年的病例研究、基于数十万的病例分析和治疗创新,医院胰腺外科团队已经可以对这种被称作“癌王”的疾病,作出科学解释并提供最科学、稳妥的治疗方案。
过去3年里,这支由我国著名胰腺外科专家倪泉兴领衔,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带领的青年医生团队在《AnnalsofSurgery》上发表了3篇相关学术论文、改写胰腺癌治疗的全球标准。自此,《AnnalsofSurgery》这本创刊多年,只发表过两篇中国专家论文的杂志,对中国的胰腺癌诊疗水平刮目相看。杂志主编、医院外科主任KeithD.Lillemoe称,这支中国团队解决了胰腺癌治疗领域的很多“窘境”。
数据不说假话,医院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医院年胰腺恶性肿瘤手术平均住院时间为15.59天,术前等待时间为2.71天,医院中的“最短”,均次医疗费用比上海平均水平低1万元。同时,医院创设的胰腺癌诊治“上海方案”将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延长了近40%,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世界上居于引领性地位。
外科顶级学科的困境:患者“活不长”
虞先濬至今仍记得自己在38岁那年被胰腺癌领域“元老级人物”倪泉兴“抱”上医院胰腺外科主任位子时的情形。当时,这个年轻的主任受到了一些质疑,顶着压力向倪泉兴请教胰腺外科领域当前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
“老爷子,根本问题到底是什么?”虞先濬问。
“(患者)活不长。”倪泉兴回答这个问题时的表情,用“耷拉着脸”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胰腺外科是外科手术领域里的顶级学科,胰腺位于人体内的最深处、器官又小,在普外科领域,流传着一种说法:一个医生只要能开胰头癌,那么他一定是一名正高级职称的主任医生了。
胰腺癌被称为“癌王”,它最主要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患者活不长。癌症患者的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有关胰腺癌的传说:10个胰腺癌患者9个都会死,剩下那个是医生看错了,得的不是胰腺癌。医生圈子里,专治胰腺癌的外科大夫也会受到同行的调侃:手上功夫玩得再溜也没用,救不活几个患者。
患者的长期生存问题,涉及到手术安全性、手术根治性、手术有效性、手术新理念新策略等多个方面,但在胰腺癌手术面前,这一个个问题对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一道道坎儿。
胰腺癌手术风险大,有的患者甚至可能在术中死亡;手术根治困难,胰腺太小,胰腺癌清理不干净;手术有效性差,术后患者到底能获益多少,讲不清楚;最后,数十年来,对于这个小小部位的小肿瘤,没有多少创新型治疗策略,医生有时也处于迷茫、探索阶段。
接盘8年多来,虞先濬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对上述难题的个个击破,来达到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目标。
如今,在上述问题得以“拨开云雾”之时,导师倪泉兴定了一个小目标:不要总是听说中国人到外国某某诊疗中心去看癌症,我们要让外国的胰腺癌患者都慕名到上海来看病。
这不是一句“大话”,医院胰腺外科拿出的“上海方案”已经达到了引领国际的水准。
是不是所有胰腺癌都要开刀?
如果说,胰腺外科团队拿出的“胰肠吻合”“创新型锐性清扫”方法等只是手术技术领域的小发明、小创造,那么他们在胰腺癌不同人群甄别领域的贡献,则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先说胰肠吻合。胰腺癌根治手术风险高,其中胰肠吻合后发生的胰瘘是最常见、最致命的并发症。多年来,国际上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一直高居15%左右,得不到有效解决。对此,团队创新发明“乳头状残端封闭型”胰肠吻合新方法。新办法将术后胰瘘率从目前国际平均水平的15%下降至9.6%,在全国20医院推广应用。
解剖清扫方面,团队创新的锐性揭破清扫法不仅清扫淋巴结更彻底,还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并使手术时间缩短近50%;团队还发明了一系列淋巴清扫新型手术器械,获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除了这些手术“小创新”,胰腺外科团队还研究解决了目前临床上对CA19-9指标胰腺癌患者的甄别难题。
简单来说,并不是每一个胰腺癌患者都需要手术。但这一点,过去医学界的认识并不统一。这也正是为什么有的患者不化疗、放疗反而活得久,有的患者动了手术,做了全套治疗依旧没有“获益”的最根本原因。
CA19-9是胰腺癌最常用、最重要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但其存在局限性。CA19-9指标奇高,并不代表病人术后预后会很差;相反,CA19-9指标“阴性”的胰腺癌患儿,反而有可能预后会很糟糕。
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科室医师团队发现“CEA+/CA+/CA19-9(-)”的“假阴性”患者预后很差。他们提出了有可能会得罪同行的新论述——假阴性情况下,手术需谨慎。通俗来讲,就是“不要先开刀”,而应该“先化疗试试”。
虞先濬告诉记者,CA19-9相关指标全套查下来不过百元,单查一项约20元,是一个必查指标。但此前,很多医生对这种指标所指示出来的诊疗方法并不了解,“很多人开完刀,发现指标怎么还不下来。这时病人就’上错花轿、嫁错郎’了。”
此外,团队还发现“CEA+/CA+/CA19-9≥U/mL”的“三阳性”患者术后很快转移复发,中位生存期仅为5.4月,手术也“不获益”。
上述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AnnalsofSurgery》和《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上。医院外科主任KeithD.Lillemoe教授评价认为,该研究解决了目前临床上面对CA19-9指标正常的胰腺癌患者无法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窘境”。
医院胰腺外科主任ChristopherL.Wolfgang教授在《CancerBiologyTherapy》杂志上发表专篇专家述评,详细推介了医院胰腺外科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德医院胰腺团队的DanielNilsGotthardt教授在《Pancreatology》杂志上发表快报,评价医院胰腺外科团队关于CA19-9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可以从胰腺癌扩展到其他胃肠肿瘤。
“上海版”胰腺癌分期系统改变国际公认指南
《AnnalsofSurgery》这本全球公认的“外科圣经”,如医院胰腺团队的3篇重要研究成果。但这个团队的研究,远没有停步的意思。
团队在实际临床中发现,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最新的第八版胰腺癌分期存在缺陷,相同分期下的不同患者生存时间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分期不准确,无法作为有效的预后预测工具。团队基于胰腺癌增殖和淋巴转移特性提出了“上海复旦版胰腺癌分期系统”,解决了上述问题,研究结果再次发表在《AnnalsofSurgery》杂志上,被AJCC执笔委员会赞誉为下一步新版胰腺癌国际分期修订的必要应用成果。
乔布斯是罹患胰腺癌去世的,他所患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特殊的胰腺恶性肿瘤,其生物学特性不同于胰腺癌。针对这种疾病,AJCC和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ENETS)推出的分期指南大部分直接沿用了胰腺癌的标准,但结果自相矛盾,缺乏临床指导作用。
虞先濬带领团队从例美国胰腺癌病例和医院自有的例案例中筛选研究发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增殖生长的“新特性”,证实对预后的影响排序应该为:胰外侵犯淋巴转移肿瘤大小。而在以往,国际指南认为,胰腺癌不论肿瘤大小,只要发生淋巴转移,就不再具有手术切除的必要了。团队基于上述研究,建立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改良国际分期系统,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上。
值得一提的是,当他拿着研究成果向美国数据提供方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表示感谢时,对方郑重地提醒他:《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特别挑剔,祝你好运。而今年,当团队再次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提出数据需求时,基于这个中国团队的优秀表现,对方又摆出了新态度:提供数据也应占有部分知识产权。
上述新的胰腺癌分期标准,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评为“BESTOFJCOGastrointestinalCancerEdition”和“JCO’sMost-AccessedArticles”,是目前我国已发表的胰腺肿瘤临床研究最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且成果已经被国际指南采纳应用。
据悉,胰腺癌目前在美国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16,中国发病率为十万分之7,上海发病率为十万分之15。年受中国抗癌协会委托,虞先濬牵头执笔编写了《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版)》,该指南已全国推广,并在多家海外杂志上进行介绍。
“很多人腰酸背痛,只想到看骨科;上腹部不舒服,只想到做肠镜、胃镜;眼睛发黄,只想到去查肝脏。其实,这些情况都应该拍张CT,看看胰腺。”虞先濬提醒公众,胰腺疾病须引起足够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