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第5版
第6章常见疾病的介入放射学治疗常规
6.3消化系统疾病
6.3.19阻塞性*疸
阻塞性*疸
阻塞性*疸
引起阻塞性*疸的因素众多,最常见的是胆管癌,病理上多数是高分化腺癌,胆管位置深在,胆管癌早期缺乏特异症状和实验室诊断指标,一经发现,多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17%~27%)。介入放射学经皮穿刺胆管造影、造影术下胆管活检、胆管引流术、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和粒子植入是目前解除阻塞性*疸临床广泛应用的微创技术。
适应证
(1)体质差,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拒绝外科手术的胆管癌患者。
(2)胆管癌无法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
(3)外科“T”形管术后无法拔管,胆管继续梗阻者。
(4)继发于非胆源性肿瘤(如胃癌、胰腺癌、肝细胞癌等)的阻塞性*疸。
(5)肝移植术后出现胆管阻塞者。
(6)结石、腺瘤、炎症、手术等良性因素导致的阻塞性*疸。
介入治疗
(1)术前常规准备传染病四项、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糖、电解质、正位胸片、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全套和心电图。
(2)术前特殊准备肿瘤标记物检测,螺旋CT增强检查和(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了解胆系扩张、阻塞的位置和邻近关系。
(3)介入操作程序一般穿刺肝右叶较多,若胆管扩张以左叶为主,则穿刺左肝管,必要时两侧均需穿刺引流。患者平卧于DSA检查床上,选用21G千叶针经右腋中线肋膈角下1~2cm相当于7~9肋间,平11~12胸椎水平穿刺,成功穿刺胆管后注入30%的碘造影剂胆管造影,了解梗阻部位及程度。引入0.inch铂金导丝至梗阻端上方或通过梗阻段至胆总管,交换送入5F三件套扩张器,退出内芯和铂金导丝,经扩张器外鞘送入0.inch超滑导丝至梗阻端上方,保留导丝,交换送入5F眼镜蛇导管或猎人头胆管,二者配合打通梗阻段至十二指肠水平段以远。交换加强导丝后引入8~9F鞘管至梗阻段上方,经鞘管引入活检钳,张开活检钳并向前推5~10mm至病变内,然后收紧活检钳夹取病变组织。退出活检钳,将夹取的病变组织用针尖挑出,放入标本瓶中固定送病理学检查。退出活检钳,视梗阻情况再行球囊扩张、内支架或引流管植入术。
术后处理
胆管开通后,加强进食,多进食蛋白食物,多饮水,促进胆红素的分泌与排泄,加快恢复。辅以清肝利胆口服液,条件许可给以静脉输注白蛋白。保留内外引流管者维持开放引流3~5d后即可关闭,保留2~3周后拔出。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肝胆SCT。
明确胆管病理学后(多数是高分化腺癌),给予立体放射,如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或支架内粒子条植入治疗等。
更多精彩内容:
肝脓肿
肝囊肿
胰腺癌
转移性肝癌
胰腺假性囊肿
肝海绵状血管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急性脑血栓与脑梗死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食道癌及恶性食管狭窄
食管-胃吻合口良性狭窄
急性外周(四肢)动脉闭塞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早期)
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与闭塞
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恶性狭窄
支气管残端瘘(支气管胸膜瘘)
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