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专家教你熬中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TUhjnbcbe - 2022/4/18 19:09:00
网站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63.html

熬中药是一门学问。很多东西,是医生必须告诉你但没有时间和耐心仔细跟你讲的;很多东西是病人想问又不敢问的。小编今将其罗列如下,如法熬药、服药,药效翻倍。

(1)现在多数药店都有代煎服务,一般取药后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取到熬好的药液,每剂两包,回家放到冰箱里,随时取用,非常方便。但除非实在没有时间、没有条件,中药最好还是自己熬。因为熬药有很多细节,药房代煎不一定给你细致操作。

(2)熬药的程序:

A.先将群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需要先煎或后下的药无须浸泡。

B.头煎: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10-40分钟,启锅滤汁。后下药无须浸泡,注明“后下几分钟”,则在头煎的最后几分钟放下锅。

C.二煎:在头煎药渣中加水,再次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与头煎同样的时间,然后启锅滤汁。

D.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装入保温瓶,每日分2-3次喝完。

(3)熬药用陶瓷器皿,避免接触金属器物。因为大多数药物都是草木,而金克木,金属器皿往往能改变草木药物的性质。而土生万物,陶瓷器皿属土。

(4)每次熬药的水量由自己控制,保证两次滤出的药汁共有-毫升(约一啤酒瓶)左右即可。每一煎加水要一次加足,不要边熬边加水。

(5)需要先煎的药:

主要是金石矿物、骨骼、甲介类,需要提前单煎,然后再与群药同煎,以保证其有效成分充分被熬出来。

一般来说,龟板、鳖甲需先煎40分钟;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等需先煎20分钟,石膏需先煎15分钟。

还有的药,须久煎以去其*性,如麻*需先煎,去沫,一般是先煎15分钟左右,再将煮出来的泡沫去掉。

附子也要先煎,熬到没有麻味为止。一般来说,少量用附子时候,先煎30-40分钟即可,如果是大量用附子(多于15克),就必须先煎2小时,保证药性下沉,否则,后患无穷。

(6)需要后下的药:

芳香辛散类药,久煮易失效的药,在煎煮过程中要后下。一般来说,钩藤在头煎最后7分钟下,藿香、佩兰、绿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紫苏、砂仁、肉桂、天竺*等在头煎最后5分钟下,薄荷在头煎最后三分钟下,鱼腥草在头煎最后2分钟下。

二煎的时候,后下药一起煮即可。还有的药,有时候需要后下,有时候不需要后下,比如,大*,如果要用来通便,则宜后下,如果不用来通便,则不后下。

(7)熬药的时间,

指煮开后用文火慢煮的那段时间,一般是10-40分钟。一般来说,走上焦的药,如治感冒、肺部疾病的药,不宜久煮,一般文火煮10-15分钟即可起锅。

走下焦的药,尤其是养肾、滋补类药,需要久煮,宜用文火熬40分钟左右。其余文火煮20分钟即可。

总体来讲,药熬的时间越长,其性越往下沉,药力越往下走,熬药的时候可根据病位掌握熬药时间。

(8)熬药的时间一定要掐准。很多人熬药熬忘了,导致久煮,这样非常影响疗效。还有人熬药忘了时间,把药熬糊了,再加水以图补救,这是熬药的大忌,因为此时,药性已经变了,这一剂药已经熬废了,不能再喝了。

(9)一般的药物煎煮两次就可以了。

在以下情况下,也可以煎煮三次:

A.第三次煎煮出来的药液,就比较淡了,味淡入脾,三煎药物有健脾之功,对于脾虚者很适宜。

B.内含龟板等贵重且养阴的药材,可以煎第三次,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

C.用于皮肤病的内服药,第三煎的药液可以用来外洗。

D.有些特殊的病种所配的方剂,需要用上一剂药的第三煎药液代水来煎下一剂药。这就要遵医嘱而定。

(10)需要另煎的药:

很多贵重药需要另煎,以免跟群药同煎造成浪费,如人参、西洋参、藏红花、蛤蟆油等。另煎药液跟群药煎出的药液混合服用。

(11)需要包煎的药:

如滑石、米糠、旋复花、茅花、密蒙花、蒲*、五灵脂等,它们本身或所带的毛容易引起药液浑浊,需要包煎;车前子容易沉底,粘附于药罐,导致糊底,也要包煎。

一般用纱布包裹。包煎药需要同群药一同浸泡。

(12)需要冲服的药:

很多贵重药物及用量极少的粉剂药物,需要另行冲服。即在服药时用药液冲服。如麝香、三七粉、朱砂、川贝粉、珍珠粉、苏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竭、熊胆、牛*、冰片等。

(13)需要烊兑的药物:胶类及糖类药物,需要先烊化,再兑入药液,一同服用。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虎骨胶、蜂蜜、饴糖等。

烊化的方法,一般采取隔水蒸,将药物放在一个小碗里,加水少许,再将小碗座在沸水中加热,不久小碗中的药物即烊化。

(14)服药的时间,

一般来说,如果病位在上部,药宜于饭后服用,这样饭把药顶在上面;

病位在下部,药宜于饭前服用,这样饭能把药很快往下压。

如果没有明显的病位,可在两顿饭之间服药。

有些方子比较特殊,比如鸡鸣散,要在早上鸡鸣时分服用,这就要具体遵医嘱而定。

(15)现在市场上有免煎剂,是从药物中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只需要将其冲服就可以了。但由于生产厂家不同,业界尚无免煎剂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可依,免煎剂难免良莠不齐。所以,在实在没有时间和条件熬药的情况下,免煎剂是可以用的,但只要有了时间和条件,还是用标准的中药饮片熬制更好。

(16)不要喝隔夜药。

中药一般都是每天一剂,当天的药当天熬,当天熬的药当天喝,不要使药液隔夜。有人喜欢头天晚上把药熬好,第二天喝,这是不妥的。最好起早把药熬好,当天服用。

(17)有人喝药喜欢放糖,以缓解苦味,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糖也是一味药,而且不同的糖作用还不一样,比如:白糖性平,滋阴收敛;红糖性温,能活血;冰糖甘寒生津。

药液加入糖后,等于在原来的方子里又加进去了一味药,方子就变了。

(18)药渣的处理:按传统民俗,药渣最好倒在路上,取“对路”之意。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因为铸洛钟所用之铜是从西边的铜山采来的,两者之间仍有冥冥的联系,所以铜山崩时洛钟会有响动。人喝下去的药液跟药渣本是一体,它们虽然分开但仍有联系,所以,不要把药渣倒在下水道或垃圾堆里,这样也会影响药效。这一条,虽无现代科学依据,但这是中医前传后教的东西。奉劝诸位,若有条件,还是遵循为妙。

这是迄今最全、最细、最正宗的煎服中药法则,完全依据传统中医的思路。当然,有的方药熬法比较别致,也有的医家对熬药另有要求,如果医生对熬药另有交代,还是要遵医嘱。

虽然有了煎药机,但这些传统中药煎煮法可不能丢!

中药汤剂是中药饮片的传统用法,其煎煮在古代是非常讲究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中药煎煮方法工序繁琐,时间长的弊端逐渐显现,与此同时,中药煎煮机的出现便应运而生。自发明了煎药机以后,煎煮方法发生了改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药煎煮对药物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历代医家对中药的煎煮非常重视。因此,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伤寒论》中一些特殊煎煮方法,带大家走进“传统中药煎煮”的魅力世界!

1加酒同煎法

如炙甘草汤,原方要求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佐清酒同煎目的在于借酒行气血、通经络、和阴阳,助行药势、宣痹通阳。尤其在补阴剂或气血双补剂中加酒能够通行药性,达到补而不滞之目的。炙甘草汤是治疗气虚血少之脉结代、心动悸的常用方剂,在煎药的同时加入清酒,不独增强通心阳、推动血行之作用,而且还使诸养阴药滋腻之性得清酒而消除。此外酒还是一种很好的溶媒,加酒同煎,方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最大限度的溶出。

2加蜜同煎法

如陷胸丸,以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仲师在方中加蜜之目的有四:一是为了缓和陷胸丸的峻烈药性变峻下为缓攻;二是取其和中之效,顾护胃气;三是取其甘润缓急之功,辅佐主药发挥作用;四是取甘以矫味。《本草纲目》云:“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也、润燥也、止痛也”;“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和营卫、润五脏、通三焦、润脾胃”。

3米熟则汤成

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等。这些方后均注有“米熟成”,米熟则汤成,目的在于取稼穑之品粳米甘平之性,在补养脾胃、顾护脾肺之阴的同时,缓其方中其它药物之寒降性能,使药性在中上焦持久地发挥治疗效用。

4麻沸汤渍

服大**连泻心汤是治疗胃脘部堵痞塞、按之柔软属气痞的有效方剂,仲师在方后注曰:“上二味,以麻沸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服”。因何要用麻沸汤渍之?就是因为大*、*连气厚味重,长时间煎煮后,多走肠胃而具泻下作用,故本方不用煎煮之法,而以滚开的沸水浸泡少顷,绞汁即饮,这种特殊煎法所得汤剂就能达到取其气、薄其味而除上部无形邪热之目的。同样,仲景在使用附子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时,将“三*”用麻沸汤二升渍之,以清泻上部之邪热而达到结散痞消;再将附子“别煮取汁”而发挥温经固表之功。

5去滓重煎法

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均属和解剂,分别用于和中降逆消痞、和胃消中,消痞止利、和胃降逆,散水消痞。方后注曰:“……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云“去滓再煎”者,就是使用浓缩法减少药物的体积,让患者服药量不致过多,其目的在于使“三泻心汤”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之功卓著。药性和合,不偏不烈,更适合于半表半里、升降失司、寒热错杂之证。

6先煎去上沬

仲景在麻*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芩*连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等方剂中,对麻*、葛根的使用均注云:“……先煮麻*、葛根,去上沫,内诸药……”其用意不仅在“去上沫、恐令人心烦”与“缓其性”,还在于增加药物溶出度,增强方剂的临床疗效。

古代中医在煎药时非常讲究,煎药的火和水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药方进行适当地选择,这说明了正确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要。因此,笔者认为,在这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为了能给广大老百姓提供最科学最有用的用药,一些传统的煎煮方法应该保留并被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专家教你熬中药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