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患者朋友反馈熬中药的各种问题,比如有的水加多了,有的药熬糊了,有的忘记先煎后下......中药汤剂的熬法的确是一门学问,历来是有讲究的。今天小编在此为大家普及一下熬中药的正确方式:
首先,请大家看这张图,可以点击收藏保存哦~~
除此之外,小编再啰嗦交待以下特殊注意事项:
(1)需先煎的药:主要是金石矿物、骨骼、甲介类,需要提前熬,然后再与其他药同煎,以保证有效成分被充分熬出来。一般来说,龟板、鳖甲需先煎40分钟;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等需先煎30分钟。还有,须久煎以去其*性,如附片要先煎,熬到没有麻味为止。一般来说,少量用附子时候,先煎30-40分钟即可,如果是大量用附子(多于15克),就必须先煎1小时以上。
(2)需后下的药:芳香辛散类药,久煮易失效的药,在煎煮过程中要后下。一般来说,藿香、佩兰、绿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紫苏、砂仁、钩藤等在头煎最后5分钟下,薄荷在头煎最后三分钟下,鱼腥草在头煎最后2分钟下。二煎的时候,后下药一起煮即可。还有的药,有时候需要后下,有时候不需要后下,比如大*,如果要用来通便,则宜后下,如果不用来通便,则不后下。
(3)需另煎的药:很多贵重药需要另煎,以免跟群药同煎造成浪费,如人参、西洋参、藏红花等。另煎药液跟群药煎出的药液混合服用。
(4)需包煎的药:如辛夷、滑石、旋覆花、蒲*、五灵脂等,它们本身或所带的毛容易引起药液浑浊,需要包煎;车前子容易沉底,粘附于药罐,导致糊底,也要包煎。一般用纱布包裹。包煎药需要同群药一同浸泡。
(5)需冲服的药:很多贵重药物及用量极少的粉剂药物,需另行冲服。即在服药时用药液冲服。如麝香、三七粉、朱砂、川贝粉、珍珠粉、苏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竭、熊胆、牛*、冰片等。
(6)需烊化的药:胶类及糖类药物,需先烊化,再兑入药液一同服用。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烊化的方法,一般采取隔水蒸,将药物放在一个小碗里,加水少许,再将小碗放在锅里蒸热,不久小碗中的药物即烊化。
另外,自己熬药的朋友一定要把时间记牢
(1)熬药的时间一定要掐准。很多人熬药熬忘了,导致久煮,这样非常影响疗效。还有人熬药忘了时间,把药熬糊了,再加水以图补救,这是熬药的大忌,因为此时,药性已经变了,这一剂药已经熬废了,不能再喝了。
(2)一般的药物煎煮两次就可以了。在以下情况下,也可以煎煮三次:
①第三次煎煮出来的药液,就比较淡了,味淡入脾,三煎药物有健脾之功,对于脾虚者很适宜。
②内含贵重且养阴的药材,可以煎第三次,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
③用于皮肤病的内服药,第三煎的药液可以用来外洗。
④有些特殊的病种所配的方剂,需要用上一剂药的第三煎药液代水来煎下一剂药。这就要遵医嘱而定。
(3)最好不要喝隔夜药。中药一般都是每天一剂,当天的药当天熬,当天熬的药当天喝,不要使药液隔夜。有人喜欢头天晚上把药熬好,第二天喝,这是不妥的。
(4)为了缓解药味,有些朋友喜欢放糖,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糖也是一味药,而且不同的糖作用还不一样,比如:白糖性平,滋阴收敛;红糖性温,能活血;冰糖甘寒生津。药液加入糖后,等于在原来的方子里又加进去了一味药,方子就变了。
中药的正确服用方法
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中药的疗效除了和药物的质量好坏,是否对症及煎煮方法是否得当外,服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也很大,错误的服用方法可能会使病情恶化。如何选择正确的服药方法呢?小编提醒朋友们注意:
(一)服药温度
温服: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
热服: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
冷服: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解*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二)汤剂的服法
分服: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
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
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此外,使用峻烈药与*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见效了就要立即停药,千万不要过量,以免发生中*和损伤人体正气。
(三)中成药的服法
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
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
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
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
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四)其他注意事宜
1、服药剂量:用药剂量医生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2、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有不良反应和药物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如有不适,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3、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4、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应严格遵医嘱,不清楚的及时咨询医生。
5、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和“五味”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这里特别强调李医生的儿科患者一般提倡反馈式喂养哦~
以上是小编根据目前门诊患者朋友反馈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的中药煎服方法,当然,可能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遗漏之处,欢迎各位朋友留言补充和提问,如果医生对熬药另有交代,首先遵医嘱为主。
总之,熬药和服药过程中若有不清楚的一定要咨询医生,这样有利于更快恢复健康哦。另外大家要是觉得本文好的话,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本